正值暑假,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三都河畔,一群朝气蓬勃的 “河小青” 手持夹子、垃圾袋开展净滩竞赛,为夏日的母亲河擦亮生态底色。这群 “逆风少年” 的志愿行动,恰是三都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施工完建后,社会力量接力守护碧水清波的生动写照。
作为湖南省2024年三条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之一,三都河的蜕变背后,是省水电设计院公司以专业设计绘制的蓝图——围绕流域发展定位与国土空间布局,以“挖掘红色文化、促进产业融合、提升乡容乡貌、改善生态环境”为目标,通过 “三区五片两点”总体布局,将水利工程与民生需求、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深度融合。如今,工程落地见效,“河小青”们的接续守护更让这条河的幸福故事有了持续生长的力量,形成“建设—守护—共享”的良性循环。
三都河是沅水二级支流、溆水一级支流,流域面积341平方公里。上游多为山区,中下游农田多、居民密。过去,这里面临洪水隐患突出、水资源监测不足、岸坡硬化杂乱等难题。随着幸福河湖建设推进,一幅“红色之河、生态之河、文化之河、富民之河、智慧之河” 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乡村振兴区:田增产 人增收
这片区域专盯着巩固脱贫成果、助力乡村振兴。文家冲一带的农田最受益,8420亩农田改造成了高标准田,灌溉不愁了,粮食收成更稳了。
这背后是省水电设计院公司针对性设计的水系连通工程在发力:对桐油坡段4个拦河坝加固改造,对文家冲段毛家仁坝、东坝加固并增设消能设施和鱼道,既提升了引排能力和水体连通性,又为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水源,让 “靠天收” 成为历史。
桐油坡村和板溪村这两个示范点,借着水利设施改善的东风,搞起了150亩黄姜基地,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。不光如此,这里还新修了养老中心,翻新幼儿园,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。省水电设计院公司通过精准的水利工程设计,让产业发展有了“水支撑”,民生保障有了“水底气”。
文旅融合区:红色故事火 产业跟着活
这里专挖红色文化,让老故事焕发新活力。向仲华同志“三天一期”办报、向警予同志革命的故事,都成了宝贝。省水电设计院公司以“水利 + 文旅”的设计理念,让红色资源与水利功能相互赋能,激活了流域发展新动能。
观音阁镇一带,防洪堤上刻上了红色故事,河边步道嵌着《红军日报》片段,走在路上就能学历史。双江口这边,把水景观和旅游结合起来,游客来了能玩水、能听红色故事,带动农家乐、特产店生意越来越火,红色文化真成了 “致富经”。
环境提升区:河岸变绿 村子变靓
以前又硬又白的岸坡,改成了能长草的生态坡 —— 省水电设计院公司对七千多米过度“硬化、白化”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,破损护坡拆除后采用生态护坡,外观较差的则通过植物措施美化,既保防洪安全又添自然之美;被挖乱的河岸,修得整整齐齐,六千多米稳定性差的自然岸线经护坡护脚整治,八万多平方米水域空间通过洲滩平整、河道地貌修复重现生机,观音阁、双江口等六处生态修复带绿意盎然。
14处饮用水源地也改好了,喝水更放心。河边还修了广场、步道,出门溜达15分钟就能到水边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省水电设计院公司打造的智慧管护体系——生态流量监测站、河道流量监测站、视频监控站、水质监测点、无人机机场及模块开发集成,让河湖监管更智能。白雾头、金屋湾这些老村子也保护得越来越好,乡愁有了地方安放。
现在的三都河,正朝着“红色、生态、文化、富民、智慧”的目标一步步走。这条河的变化,不光让环境美了,更让老百姓的日子甜了,也是省水电设计院公司用智慧和汗水,凭借专业和务实,在三湘大地上书写的幸福河湖的精彩篇章。
编审:陈南松
审核:孟 熊
审定:周中华
责编:陈南松
来源: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